
新华大采风艺品城讯(薛学拾 刘光清)近日,当代书画传承创新导师、新华大采风评委会主任、《大地弦歌 —— 祖国山河人文歌词集》责任编辑张庆华,特别推荐由康留国作词的《书艺导师孙乃忠》,该作品将正式入编《大地弦歌 —— 祖国山河人文歌词集》,以文艺笔触礼赞九旬书家孙乃忠的德艺人生与文化传承精神。
歌词《书艺导师孙乃忠》:以韵传情,勾勒长者风范
《书艺导师孙乃忠》歌词篇幅精炼(148 字),全程押 “ang” 韵,朗朗上口适配网络传唱。主歌以 “九旬翁,鬓染霜,百岁精神爽” 勾勒孙乃忠的矍铄风采,“四代围身旁,笑声暖洋洋” 再现其家庭和睦场景;副歌 “乃忠传书艺,德艺沁芬芳”“一撇一捺里,风骨慢慢长” 直击 “德艺双馨” 内核;尾声 “墨香绕街巷,其乐满庭芳” 则将个人书艺情怀升华为社区文化符号,尽显温暖传承。

歌词全文如下:
(主歌 1)
九旬翁,鬓染霜,百岁精神爽
握笔蘸墨香,纸透三分光
四代围身旁,笑声暖洋洋
导师教落章,初心亮堂堂
(副歌)
乃忠传书艺,德艺沁芬芳
教提笔,教落章,薪火传四方
跟着导师练,字儿亮堂堂
一撇一捺里,风骨慢慢长
(尾声)
墨香绕街巷,其乐满庭芳
乃忠导师,书艺永流芳

张庆华介绍,孙乃忠:七秩墨缘绘春秋,德艺双馨育桃李
孙乃忠生于 1933 年(癸丑年),祖籍山东龙口,字益三,雅号 “圆梦百年”,是书法界公认的德艺双馨大家。1940 年(庚辰年)随家迁至内蒙古呼伦贝尔,自此与书法结下不解之缘,七十余载深耕墨海,尤以草书闻名,成为草原上的书法璀璨之星。
年少启梦:沙地摹字,以柳为笔
呼伦贝尔草原的蒙汉文化交融,为孙乃忠埋下书法种子。七岁时,他见 “聚文堂” 掌柜写春联笔走龙蛇,自此倾心书法 —— 以柳枝为笔、沙地为纸,用白布蘸灰练习,父亲的支持与家训的熏陶,更让他坚定了书法逐梦之路。
求学蜕变:临碑悟韵,融蒙入书
孙乃忠勤勉好学,初临《张迁碑》《石门颂》筑牢篆隶根基,后浸悟《十七帖》《自叙帖》的草书神韵,常远赴呼和浩特古寺临碑,寒来暑往间,指尖厚茧成了最珍贵的 “勋章”。他巧妙融合蒙文笔法与草书,让线条兼具古朴与灵动,1964 年(甲辰年),其作品《敕勒川》在 “华北书法展” 惊艳亮相,声名渐起。
成就斐然:笔耕不辍,著作等身
2014 年(甲午年)至今,孙乃忠屡获国内外书法大赛金银奖,斩获多项荣誉称号;他还牵头主编《古今中外书画名家代表作》《国礼书画名家大辞典》等重要典籍,为书法艺术传承留下珍贵资料。其书法风格独具特色:笔画流畅有力、结构严谨均衡、墨色浓淡相宜,篆书显古韵,草书蕴磅礴,意境深远且印章点缀精妙。
育人初心:先立人后学书,四十载育英才
1980 年(庚申年),孙乃忠创办草书培训班,秉持 “先立人,后学书” 理念,重根基、倡个性、传德艺。四十余年来,他培育的书法人才遍布内蒙古各领域,将书法精神播撒在草原大地。
老而弥坚:九旬练字不辍,守望文化传承
如今已逾九旬的孙乃忠,仍每日坚持练字,转攻小字草书,尽显平和返璞之心。即便面临身体不便,仍以毅力完成《草原长调诗卷》等佳作(现被馆藏)。他少应酬、多授字,以笔墨静心,用一生践行对书法的守望。
张庆华:以歌词为媒,传文化之魂
作为《大地弦歌》的责任编辑与推荐人,张庆华同时担任新华大采风评委会主任,长期致力于传统文化传承与文艺作品推广。她表示,《书艺导师孙乃忠》以通俗鲜活的语言,将孙乃忠的 “艺” 与 “德”、家庭的 “暖” 与文化的 “传” 融为一体,既符合新媒体传播规律,更能让大众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与长者的精神力量。
据悉,《大地弦歌 —— 祖国山河人文歌词集》聚焦祖国山河与人文故事,此次收录《书艺导师孙乃忠》,将进一步丰富典籍的文化厚度,为书法传承与老年榜样宣传注入新活力。

词作者康留国提议,由小童星石改凤、武姗姗首唱《书艺导师孙乃忠》,并将在大中小校园传唱,传递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