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编委会    《大地弦歌——祖国山河人文歌词集》项目论证报告

项目名称:《大地弦歌——祖国山河人文歌词集》

​申报单位/负责人:康留国​​

​申报日期:202510

一、 立项背景与必要性

时代呼唤:响应文化强国战略,赓续中华文脉

本项目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深入推进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旨在通过歌词这一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系统梳理、艺术再现中华大地的壮丽山河与人文精神,是活化利用中华文明宝贵资源的一次具体实践,为增强人民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贡献文艺力量。

市场与学术价值:填补出版空白,构建系统性审美体系

当前市场上尚缺乏一部从宏观地理、中观风土到宏观精神三个维度,系统性地以歌词艺术全景式展现“美丽中国”的集成之作。本项目旨在填补这一空白,其独特的“三卷递进”结构(山河-风土-人文)超越了传统的简单分类法,构建了一个逻辑严谨、层次分明的审美与认知体系,具有独特的学术创新价值和出版价值。

社会美育需求:打造新时代的“音乐地理”与“精神教材”​​

在信息碎片化时代,本项目致力于为公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部能够系统了解祖国地理人文、激发爱国情怀的高质量“有声地图”和“美育读本”。这些歌词可作为音乐创作、艺术演出、文旅宣传及学校教育的优质文本资源,具有广泛的社会应用前景。

二、 项目核心内容与主要思路

​总体框架:独具特色的“三卷递进式”结构​

本项目精心设计了41(山河篇): 42(风土篇): 45(人文篇)的黄金比例结构,共收录128首原创/精选歌词,确保了各卷内容充实、权重均衡。

各卷核心内容:​​

​第一卷《山河篇》(宏观自然地理 - 41首):作为全书的自然基底,聚焦于超越省界的标志性自然实体(如长江、黄河、泰山、青藏高原等),描绘中华大地的骨骼与血脉,奠定壮阔恢弘的基调。

​第二卷《风土篇》(地理人文综合体 - 42首):作为承上启下的叙事枢纽,以省级行政区或典型文化区域为单位,深入展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生动实践,是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交互作用的结晶。

​第三卷《人文篇》(宏观文化精神 - 45首):作为全书的总结与升华,收录超越具体地域、歌颂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基因、价值取向与时代精神的篇章,从具体风貌中提炼出共通的民族魂与家国情。

主要思路:​​

“地理为经,人文为纬”的总体思路,通过歌词艺术,完成一次从空间认知(山河)到文化理解(风土),最终实现精神认同(人文)的深度审美旅程。项目强调内容的经典性、艺术性与时代性相结合。

​三、 项目创新点与特色​

结构创新:首创“山河-风土-人文”三卷递进模型。该结构逻辑严密,层层递进,从自然到人文,从具体到抽象,形成了强大的叙事张力和思想深度,是编纂学上的重要创新。

内容创新:系统性整合地理、历史、文学、音乐等多学科元素。​​ 项目不是简单的歌词汇编,而是一次以歌词为载体的、对中华文明空间的系统性艺术解读与重构。

视角创新:突出“人地关系”的和谐共生理念。​​ 尤其是《风土篇》,深刻阐释了中华文明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生态价值。

四、 预期成果与效益

核心成果:正式出版发行《大地弦歌——祖国山河人文歌词集》图书一部。

社会效益:​​

1.文化传承:成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新时代风貌的精品载体。

2.美育功能:为大、中、小学及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美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素材。

3产业赋能:为音乐创作、文化旅游、影视制作等领域提供丰富的文本IP资源库。

4.学术价值为“音乐地理学”、“文化叙事”等交叉学科研究提供宝贵的案例文本。

五、 实施计划与可行性分析

​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稿件终审):对现有128首歌词进行最终审定与文字润色。

​第二阶段(编辑设计):进行图书排版、封面设计、插画配置及卷首语撰写。

​第三阶段(出版推广):联系出版社,完成三审三校,组织新书发布及相关推广活动。

可行性分析:​​

​基础扎实:项目核心——128首歌词的遴选与三卷结构设计已全部完成,内容扎实,架构成熟,为本项目奠定了最可靠的实施基础。

​团队专业:编纂者对该主题有深入研究和长期积累,具备完成项目的专业能力。

​市场前景广阔:主题符合主流价值观,兼具艺术性与普及性,预期社会反响良好。

六、 总结

《大地弦歌——祖国山河人文歌词集》项目,立意高远、结构新颖、内容丰厚,是一部兼具思想性、艺术性与创新性的文化精品。它的实施与出版,必将成为歌咏祖国、礼赞时代的一部传世之作,对传承中华文脉、提升国民审美素养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本项目条件成熟,切实可行欢迎各位专家、领导予以支持!

 

《大地弦歌——祖国山河人文歌词集》项目论证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