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评委会    颜体书法导师赵义成挥毫泼墨为《金陵雅韵长》题写歌名

新华大采风艺品城讯(薛学拾 刘光清)新华大采风董事长康留国创作了《金陵雅韵长》歌词,特邀颜体书法导师赵义成题写歌名。

金陵雅韵长

——作词:康留国

秦淮河灯亮盈盈,夫子庙前人潮涌

画舫摇开水面行,六朝风雅绕云中

明孝陵像排排整,中山松柏四季青

乌衣巷口夕阳明,金陵旧梦总牵情

雨花台雨轻轻送,梅园新村灯暖城

科教智造势头盛,梧桐大道映天晴

琵琶弹着雅韵声,博爱门开迎客迎

开放春风吹不停,城坚如磐志更恒

鸭血粉丝配汤包,斩鸭馄饨鲜透盈

紫峰入云接天顶,新街口前潮流涌

大学城里读书声,老门东里笑盈庭

梧桐树下家常浓,幸福光景红彤彤

新华大采风评委会主任张庆华点评《金陵雅韵长》歌词

一歌绘尽金陵的 “雅” 与 “暖”

新华大采风董事长康留国创作的《金陵雅韵长》,是一首贴着金陵肌理写就的城市赞歌 —— 它既抓得住 “六朝古都” 的风雅魂,又装得下 “百姓日常” 的烟火气,字句间满是对这座城的熟稔与深情,还凭着顺口的韵律,让金陵的美能 “唱着传”。

一、满纸金陵味,意象都是 “专属记忆”

歌词像一张 “金陵打卡清单”,但没停留在 “列地名”,而是让每个意象都带画面:秦淮河的 “灯亮盈盈”、夫子庙的 “人潮涌”,一开篇就勾出夜游秦淮的热闹;明孝陵的 “排排整”、乌衣巷的 “夕阳明”,又叠上历史的厚重;连雨花台的 “雨轻轻送”、梅园新村的 “灯暖城”,都藏着金陵的温润气质。这些不是泛泛的 “江南景”,而是只有金陵人才懂的 “地标记忆”,一唱就知 “这是南京”。

二、古今织成韵,写活城市的 “新与旧”

歌里没有割裂 “古” 与 “今”,反而让二者自然交融:一边是 “六朝风雅绕云中” 的旧梦,一边是 “科教智造势头盛” 的新貌;一边是乌衣巷的夕阳牵旧情,一边是新街口的潮流涌活力;连 “博爱门开迎客迎”,都既含着中山先生的精神传承,又藏着开放城市的热情。这种 “旧韵新声”,让金陵不只是 “怀古的老城”,更是 “向前的新城”,有历史的厚度,也有当下的温度。

三、烟火藏字里,唱的是 “金陵人的日子”

最打动人的是歌词里的 “生活气”:没只写 “雅韵”,还写 “鸭血粉丝配汤包,斩鸭馄饨鲜透盈”—— 这是金陵人早餐桌上的香;写 “梧桐树下家常浓,老门东里笑盈庭”—— 这是街头巷尾的暖。正是这些 “吃的鲜、笑的甜”,让 “雅韵” 不飘在天上,而是落在百姓的日子里,听着就像在金陵的巷子里走了一遭,亲切又入味。

四、顺口好传唱,韵脚裹着 “江南调”

全词押着 “ing/eng” 韵,从 “盈、涌、行、中” 到 “青、明、情”,再到 “浓、红”,句句顺嘴,像江南的流水一样自然。“亮盈盈”“笑盈庭”“红彤彤” 这些叠词,又添了几分轻快,不用刻意记,跟着哼就能唱,完全贴合 “网络传唱” 的需求,让金陵的雅韵能顺着旋律,传到更多人耳边。

整首歌没说一句 “金陵美”,却用意象、生活、韵律,把金陵的 “雅” 与 “暖” 全唱了出来 —— 它是金陵的 “画像”,也是金陵人的 “心声”,听着就想起那句 “十里秦淮,千年金陵”。

新华大采风评委会主任张庆华点评赵义成的颜体书法作品《金陵雅韵长》:

以颜体的雄浑大气为骨架,且在用墨上颇具匠心,完美契合了歌名所蕴含的金陵文化底蕴与绵长雅韵。

从用墨来看,其浓淡相济,层次丰富。浓墨处,笔画饱满沉郁,如 “金” 字的竖画、“陵” 字的撇捺,墨色厚重凝实,既凸显颜体 “筋肉丰满” 的特质,又暗合金陵历史的深沉厚重,与明孝陵的肃穆、乌衣巷的沧桑在质感上形成呼应;淡墨或墨色过渡处,行笔间墨色自然晕化,灵动而不板滞,如 “雅”“韵” 的笔画牵丝,于厚重中见飘逸,恰如歌词里琵琶弹唱的雅韵声、开放春风的灵动活力,传递出金陵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绵延不绝的生机。

从书法风格看,颜体的端庄厚重,如 “金”“陵” 等字,笔画饱满有力,体现出金陵历史的深沉与厚重,与秦淮河、夫子庙等历史景观的沧桑感遥相呼应;其宽博大气的结体,让 “雅”“韵”“长” 等字舒展自如,恰如歌词里六朝风雅、金陵旧梦的悠远绵长,将文化的包容性与延展性通过笔墨展现。

从内容关联上,书法的庄重感与歌词中明孝陵、中山陵的肃穆,雨花台、梅园新村的红色底蕴相得益彰;而颜体笔法的灵动变化,又暗合歌词里琵琶雅韵、开放春风的灵动与活力,在静态的书法中传递出金陵古今交融、雅韵永续的动态生机,是书法艺术与地域文化、歌词意境的精妙融合。

新华大采风新闻热线:18310977197

 

颜体书法导师赵义成挥毫泼墨为《金陵雅韵长》题写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