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国礼书画名家大辞典》以皇皇气象付梓,那幅苍劲雄浑的隶书题名,如金石掷地,叩响文化传承的时代强音 —— 这,正是国礼艺术家、金石简帛书风开创者何小荣先生的心血凝练。
一、师脉传承:墨海溯源的文化寻根
何小荣先生,1955 年生于陕西渭南,号稔塬居士。从师圣曾子七十三代孙曾汉民,接过 “隶法汉唐,行拜二王” 的传承火炬,在墨海深耕中另辟蹊径:将简帛书风的古拙天趣,融入金石书法的苍劲雄浑,终成 “朴厚如松柏巍然,灵动若杨柳扶风” 的独家气象。这份师脉传承,不仅是技法的沿袭,更是文化基因的接续 —— 在他的笔锋游走间,我们看见汉隶的筋骨、晋韵的风神,在当代语境中重焕生机。
二、艺术突破:重构书法的 “塔尖叙事”
先生为辞典题名,绝非简单的题字署名,而是一场 “以书载道” 的艺术革命:
- 形意之绝:隶书线条如铸铁熔金,笔力贯透绢帛,“国礼书画名家大辞典” 九字,既守隶书方正朴拙之魂,又以微妙的欹侧、粗细变化,暗合 “大辞典” 兼容并包的文化气度;
- 技术之新:突破传统宣纸创作惯性,以绢本为基,经十二次墨法实验,让墨韵在绢帛上既保有金石碑刻的斑驳质感,又不失书写时的灵动气韵,完美适配辞典 “传承与创新并举” 的精神内核;
- 文化之重:先生创作时,将 “国礼文化” 的庄严、“书画传承” 的使命,凝注于每一笔提按。这九个字,是书名,更是文化宣言 —— 宣告国礼书画从历史深处走来,正以崭新姿态拥抱时代。
三、国礼担当:让笔墨成为文明对话的桥梁
作为书画国礼艺术家,何小荣先生早以作品架起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从藏于国务院北戴河服务局的墨宝,到被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珍藏的《上善若水》,再到赠予比利时前首相的 “一带一路” 主题创作,他的书法始终是 “中国符号” 的生动注脚。此次为辞典题名,更是以笔为媒,将国礼书画的文化价值、艺术高度,浓缩于隶书的横平竖直间 —— 让世界透过这方墨韵,读懂中国书画的传承密码,感知国礼艺术的时代温度。
四、学术赋能:为辞典筑牢书法理论根基
在《国礼书画名家大辞典》编撰进程中,先生不仅以题名赋予形式美感,更以 “金石简帛书风” 理论体系,为书法卷构建学术骨架。他主导确立 “塔形经文” 为当代书法装置艺术范式,将书法从平面书写拓展至文化场域的多维表达 —— 这恰与辞典 “系统性、学术性、史料性” 的编纂理念深度契合,让书法卷既有技法传承的清晰脉络,更有艺术创新的理论指引。
当我们翻开辞典,凝视那幅隶书题名,看见的不仅是九个字的艺术呈现,更是一位国礼艺术家对文化传承的赤子之心。何小荣先生以笔为刃,在传统与现代的夹缝中开辟通途;以墨为魂,在国礼与大众的视野里架起桥梁。这份题名,是辞典的开篇序章,更是当代书画人 “守正创新” 的生动范本 —— 愿此墨韵长传,让国礼书画的火种,在更多人心中燃起文化自信的烈焰。
谨以此文,致敬何小荣先生 —— 以隶书之美,铸国礼之魂,传文化之火!
总主编康留国偕编委会同仁致谢
2025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