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家名作    禅意书画家谢胜明传神悟佛笔墨禅心

在当代书画艺术领域,谢胜明以其独具一格的禅意书画作品脱颖而出,成为引人注目的存在。他的作品将书画艺术与禅学思想深度融合,在一笔一划、一形一色中,传递出对佛法的深刻领悟和对人生的深沉思考。

谢胜明的《大道达摩悟性见佛》,是一幅直抵人心的禅意佳作。在人物塑造上,他运用浓墨枯笔勾勒达摩的虬髯,恰似老藤盘枝,尽显苍劲古朴;眉眼处却以细线点睛,精妙入微,形粗神细,将达摩参禅悟道时的深邃心境展露无遗。头部后方浅灰圆环,并非传统佛光,却似参禅时虚空生白的印记,暗合 “菩提本无树” 的空明之境。书法与绘画在这幅作品中完美交融,左侧 “大道达摩见性佛传神” 八字,竖笔如杖,横捺似刀,其中 “见” 字末笔上挑如剑出鞘,与达摩的沉思之态形成动静参问,以书势载禅道。背景的留白更是充满玄机,极简的宣纸白犹如未说破的禅机,右上与左下朱印遥对,似在诉说修行的路径,达摩衣纹的飞白处理,尽显 “于无笔墨处听惊雷” 的艺术功力。此作不以技法工巧取胜,而是以书画为话头,引导观者自见本心,是 “不立文字,直指人心” 的当代禅画典范。

《财运亨通》这幅作品,谢胜明以俗入雅,在传统的财神题材中暗藏禅机。色彩上,朱砂袈裟配金黄背景,看似俗艳,实则暗合 “黄金佛性” 之喻。弥勒布袋倾泻的金币,如《金刚经》中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的生动诠释,寓意财流不住方为真亨通。弥勒佛夸张的笑靥与浑圆肚腹,是 “容天下难容之事” 的具象表达,而 “招财进宝” 四字以布袋承载,既贴合民俗信仰,又暗讽世人将佛法功利化的执念。庚午初夏的题款与当代审美并置,打破时空界限,绿色祥云纹抽象为铜钱纹样,将云水生涯与世俗财富并置,引发人们对物质与精神平衡的深刻思考。作品以饱满构图解构贪执,倾泻的金币落向画外,犹如禅宗公案里 “得即失” 的机锋,红黄蓝三原色的碰撞,演绎着 “色空不二” 的哲学内涵。

谢胜明的《千手观音》与《心经》合璧之作,更是将经画互证发挥到极致,呈现出三重般若境界。朱砂书写的《心经》如赤色璎珞环绕观音,经文 “色即是空” 与画像千手千眼相互呼应,宝冠璎珞的华丽色相与经文墨迹的流动空性,实证 “真空妙有”;观音舞姿坐莲的 S 型曲线与《心经》书法的行云流水构成双重韵律,四十二臂法器各异的动态凝固与 “不生不灭” 的经文形成时空对仗,诠释 “诸法空相”;淡黄背景中隐现的云纹,将 “无眼耳鼻舌身意” 的经文具象化,观音宝冠的珠宝渐变成经文墨线,最终融为一体,题款 “传神敬作” 的 “神” 字最后一竖贯穿画面,贯通色空两界。此作以工笔重彩的极致具象,演绎《心经》的终极空性,当观者凝视观音慈悲双目时,环绕的经文从视觉符号升华为心印,庚子年的创作时间,更赋予这件作品在疫情时代特殊的精神意义,成为人们心灵寄托的精神曼荼罗。

谢胜明的禅意书画作品,无论是从人物形象的塑造、笔墨色彩的运用,还是文化内涵的挖掘,都展现出深厚的艺术功底与独特的创作视角。他以书画为媒介,传递禅意,让观者在欣赏艺术之美的同时,得以感悟佛法智慧,探寻内心的宁静与本真,在当代书画艺术与禅学文化领域,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禅意书画家谢胜明传神悟佛笔墨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