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家名作    徐维良篆书《诫外甥书》志当存高远与《诫子书》宁静致远的异同之辨

——铁画银钩书诫训

新华大采风艺品城讯(刘光清)在书法艺术与传统文化的交融领域,诸葛亮的《诫子书》与《诫外甥书》如同双璧,承载着千年不衰的家训智慧。当代书画界传承创新与时俱进导师徐维良先生以篆书为媒,将这两篇经典文本转化为视觉艺术,其作品既彰显篆书古朴之美,又因文本特质呈现差异化表达。透过书体、风格、意境等维度的解析,可窥见传统家训文化在笔墨间的多元呈现,以及书法艺术对经典文本的创造性诠释。

新华大采风评委会主任张庆华解读:

一、同源之美:篆书载体下的共性表达

书体选择:坚守篆书的古朴基因

徐维良在创作《诫子书》与《诫外甥书》时,均选用篆书这一古老书体。篆书线条圆转流畅、结构对称规整的特质,与诸葛亮家训的庄重内涵天然契合。观其笔画,无论是 “非淡泊无以明志”(《诫子书》)还是 “志当存高远”(《诫外甥书》),均以藏锋起笔、中锋行笔、圆转收笔的篆书笔法书写,线条如青铜鼎彝上的铭文般凝练厚重,传递出经典文本穿越时空的历史质感。这种书体选择,本质上是对传统文化 “信而好古” 精神的践行,让家训智慧借篆书的古老形制获得视觉上的厚重感。

风格基调:典雅庄重的艺术共性

两件作品均呈现 “典雅庄重、气韵古朴” 的整体风格。在布局上,徐维良采用传统篆书的纵有行、横有列的整齐章法,字距与行距疏朗有致,如《诫子书》中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八字,以等距排列凸显秩序感,《诫外甥书》中 “绝情欲,弃凝滞” 等句亦以对称结构强化庄重氛围。笔画处理上,二者均追求 “婉而通” 的篆书精髓,线条粗细均匀、圆劲饱满,如 “志”“远” 等字的斜捺,以圆转弧线替代方折,既符合篆书规范,又赋予文字温和内敛的气质,与家训中 “修身”“立志” 的谆谆教诲形成精神呼应。

文化情怀:传承家训的当代担当

徐维良选择篆书书写诸葛亮家训,深层情怀在于对传统德育文化的传承。《诫子书》与《诫外甥书》虽为私家训诫,却蕴含 “修身、齐家、治国” 的儒家核心理念,徐维良以篆书这一最具汉字本源特征的书体进行创作,实则是借书法艺术唤醒经典文本的当代价值。从《诫子书》强调的 “淡泊明志” 到《诫外甥书》倡导的 “砥砺志节”,两件作品均以笔墨为桥梁,让千年之前的教子智慧,通过篆书的视觉语言,继续滋养当代人的精神世界,彰显出艺术家 “以书载道” 的文化使命感。

二、分野之妙:文本特质下的差异化呈现

内容侧重与书体呼应

《诫子书》:修身哲思的内敛表达
文本核心围绕 “静” 与 “俭” 的修身之道,徐维良在篆书处理上更显内敛含蓄。如 “静” 字以密集的线条结构表现内心的沉稳,“俭” 字的 “人” 旁与 “佥” 部以对称弧线勾勒,似收敛的姿态,暗合 “俭以养德” 的克制之美。线条节奏舒缓平和,较少出现夸张的提按变化,如 “非学无以广才” 一句,笔画粗细一致,如静水长流,传递 “宁静致远” 的意境。

 

《诫外甥书》:志向宏愿的外放演绎
文本侧重 “志当存高远” 的宏大志向,篆书风格更具张力。“雄”“逸” 等字的笔画舒展外放,如 “雄” 字的 “隹” 部以长弧线拉长字形,似鲲鹏展翅;“志” 字的心字底以波浪形线条强化动感,表现 “砥砺奋进” 的情志。相较于《诫子书》,其线条提按更为明显,如 “绝” 字的绞丝旁以轻重交替的笔触增强节奏感,仿佛在书写中注入 “弃凝滞于胸中” 的畅快感,与文本中 “忍屈伸,去细碎” 的进取精神形成视觉共鸣。

 

风格差异:从 “中和之美” 到 “雄浑之气”

《诫子书》:中和典雅的君子之风
作品风格更贴近儒家 “中庸” 美学,笔画圆融无棱角,结构均衡稳定。如 “明志” 二字,“明” 的左右结构严整对称,“志” 的上下部分比例协调,整体给人以温文尔雅的君子印象,恰如《诫子书》中 “非宁静无以致远” 的平和智慧,通过篆书的规整之美,将修身哲学转化为视觉上的 “中和之美”。

《诫外甥书》:雄浑开张的大丈夫气象
风格更显雄浑豪迈,笔画间透露出力量感。“存高远” 三字中,“高” 字的竖画贯穿整字,如立柱般挺拔;“远” 字的走之底以长捺收尾,如箭矢破空,展现 “志存高远” 的磅礴气势。结构上打破部分篆书的绝对对称,如 “猛” 字的 “犬” 旁略作欹侧,增添动态张力,恰似文本中 “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 的刚猛志向,以篆书的 “雄浑之气” 诠释大丈夫 “志在四方” 的胸襟。

意境营造:从 “静水流深” 到 “长风破浪”

《诫子书》:以 “静” 为核心的意境建构
徐维良通过篆书线条的舒缓与结构的静谧,营造出 “静水流深” 的意境。“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一句,线条如平静湖面,无波澜之态;“修” 字的 “彡” 部以细密等距的弧线排列,似无声的韵律,传递 “静” 的深邃力量。整幅作品如月下观水,表面平静,内里却蕴含 “非淡泊无以明志” 的哲思,让观者在篆书的古朴线条中,体悟 “静” 的修身境界。

《诫外甥书》:以 “动” 为内核的意境表达
作品通过篆书线条的动感与结构的张力,塑造 “长风破浪” 的意境。“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 一句,“强”“毅” 等字的笔画如剑戟森然,“慨” 字的竖心旁以折线强化力度,仿佛能感受到文字中 “砥砺奋进” 的激昂情绪。布局上,字与字之间的呼应更为紧密,如 “任” 与 “贤” 的笔画顾盼,似有志向相牵的动感,让 “志当存高远” 的豪情,通过篆书的线条韵律奔涌而出,形成 “动中有势” 的视觉意境。

收藏价值:同源异质的双重魅力

《诫子书》:文人修身的典范藏品
其收藏价值在于 “修身文化” 与 “篆书雅韵” 的完美融合。作为诸葛亮家训的经典文本,《诫子书》本身具有极高的文化辨识度,徐维良以篆书的典雅风格进行诠释,使作品成为 “文人修身” 的视觉载体。从艺术角度看,其线条的精纯与结构的均衡,展现出篆书 “铁线篆” 的技法高度,适合偏爱 “中和之美” 的收藏者,兼具文化纪念与艺术鉴赏价值。

《诫外甥书》:励志精神的视觉象征
收藏亮点在于 “励志主题” 与 “雄浑书风” 的独特结合。“志当存高远” 的文本内核契合当代人对理想追求的精神需求,徐维良以更具张力的篆书风格表现,使作品成为 “励志文化” 的艺术符号。从市场角度看,此类彰显宏大志向的书法作品,在励志主题收藏中具有稀缺性,加之其笔画间蕴含的力量感与节奏感,更能满足追求 “雄浑之气” 的藏家偏好,具备文化与艺术的双重增值潜力。

新华大采风董事长、艺品城管委会主任康留国先生,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

三、结语:篆书为桥,通古今之训

徐维良篆书《诫子书》与《诫外甥书》,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既以篆书共性承载诸葛亮家训的核心精神,又因文本特质呈现差异化的艺术表达。前者如静水深流,以中和典雅诠释修身智慧;后者似长风破浪,用雄浑开张演绎志向豪情。两件作品共同证明:传统书法艺术不仅能复制经典文本,更能通过书体、风格的创造性转化,让千年之前的家训智慧获得新的视觉生命力。在文化传承与艺术收藏的维度上,它们既是篆书艺术的精品范例,更是传统德育文化在当代的鲜活注脚,为观者与藏家搭建起连接古今、对话经典的精神桥梁。

艺品城签约艺术家收藏官方咨询服务热线18310977197

(新华大采风总编室 方展开 胡丽佳)

 

 

徐维良篆书《诫外甥书》志当存高远与《诫子书》宁静致远的异同之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