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推荐评选    徐维良篆书《望月怀远》参展 “千人同书千古名句挑战赛”尽显古典与艺术交融之美

新华大采风艺品城讯(刘光清)近日,“千人同书千古名句挑战赛” 备受书法界与文化爱好者关注,众多优秀书法作品纷纷亮相。其中,当代书画界传承创新与时俱进导师徐维良先生以篆书创作的唐张九龄诗《望月怀远》尤为引人注目,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深厚文化内涵,成为赛事中一道亮眼风景。

新华大采风评委会主任张庆华解读:

篆书书体:传承千年的古典韵味

篆书作为汉字古代书体之一,历史久远,承载着先秦至秦汉时期的文字审美与文化记忆。徐维良选择篆书创作《望月怀远》,是对古老书体的致敬与传承。其笔下篆书,笔画规整、线条匀净,遵循篆书传统笔法,横画如千里阵云,竖画似万岁枯藤,曲折处婉转流畅,尽显篆书古朴典雅、庄重肃穆的气质。在当下多元书风并存的环境中,以纯正篆书展现经典唐诗,让观众透过笔画,触摸千年汉字文化脉络,感受古人书写时的意趣与神韵

风格特色:苍劲与灵动的交融

徐维良篆书风格鲜明,在遵循篆书法度基础上,融入个人艺术理解。书写《望月怀远》时,笔画刚劲有力,如 “海上生明月” 中 “海”“生” 等字,线条厚重扎实,彰显苍劲雄浑之感,传递出大海的辽阔与明月初生的磅礴气势;同时,又不失灵动,笔画衔接、转折处,细微的提按使线条富有变化,“天涯共此时” 里 “共”“时” 等字,于规整中见活泼,似在诉说望月之人的情思流转。这种苍劲与灵动的交融,让静态的篆书文字,具备了动态的情感张力,将唐诗意境与篆书特色精妙结合 。

意境营造:诗与书的灵魂共振

《望月怀远》本就是意境深远的唐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开篇便勾勒出浩渺大海上升起明月,天下共赏此景的宏大而浪漫画面。徐维良以篆书诠释,借篆书的古朴意境,强化诗中幽远氛围。其笔画的舒缓、线条的延展,仿佛将观者带入月夜海边,明月缓缓升起,清辉洒遍天涯。每一笔书写,都是对诗中意境的再塑造,从文字形态到整体布局,营造出宁静、悠远又饱含思念的意境空间,让读者在品味书法艺术时,沉浸式感受唐诗的深邃韵味,实现诗与书灵魂共振,使古老经典在书法艺术中重焕生机 。

情怀传递: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书法创作,实则是书家情怀的抒发。徐维良书写《望月怀远》,饱含对古典文化的敬畏与热爱,对诗中思念情感的共情。张九龄笔下的望月怀远之情,是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 —— 对亲友的思念、对团圆的向往。徐维良以篆书为媒介,将这份情怀融入笔画,透过庄重古朴的文字,传递出跨越时空的情感温度。无论何时何地,观者欣赏这幅作品,都能从篆书的韵味与唐诗的意境中,体会到这份真挚情怀,引发自身情感共鸣,让个体情思与历史文化、经典诗作相连,彰显书法艺术传递情感的强大力量 。

收藏价值:艺术与文化的双重积淀

从艺术价值看,徐维良在篆书创作领域深耕多年,技法精湛,风格成熟,这幅《望月怀远》是其艺术水准的体现。篆书本身小众且具深厚文化底蕴,以篆书创作经典唐诗,稀缺性与独特性凸显。从文化价值讲,作品融合唐诗与篆书两种经典文化载体,传承千年文化脉络,记录当下书家对古典文化的解读与诠释,具备文化传承与研究价值。随着时间推移,其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将不断沉淀,对于书法收藏爱好者、文化艺术研究者而言,是极具潜力的收藏佳品,既可观赏品鉴艺术之美,又能收藏文化传承之证

《千人同书千古名句挑战赛》的主办方负责人康留国先生,对其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

 

“千人同书千古名句挑战赛” 中,徐维良篆书《望月怀远》以独特书体、鲜明风格、深邃意境、真挚情怀,展现书法艺术魅力与文化底蕴。它不仅是一幅参赛作品,更是古典文化与现代艺术对话的桥梁,让更多人领略篆书之美、唐诗之韵,为书法艺术传承与文化传播添砖加瓦,也为当代书法创作与收藏市场,提供了极具价值的范例与参考 。

本次征稿活动将邀请业内知名的书法家、书法教育家、企业家、艺品城艺术导师组成专业评审团,包括满静、马牧、何小荣、徐维良、丁跟牢、孙乃忠、丁时平、谢胜明、张庆华、赵义成、董德明、邱春林、沈韦良、朱文贤、石兴旺、徐志、方展开、胡丽佳、刘光清、薛学拾、卫建忠等,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所有投稿作品进行评审。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将会在多地举办线下展览,让更多的人能够近距离欣赏到这些以千古名句为内容的书法佳作。同时,部分优秀作品还将通过新华大采风《名家名作》专栏、艺品城《推荐》栏目、都市头条、腾讯视频号等合作新媒体网络平台进行线上展示,策划主编、出版《千人同书千古名句金奖作品集》,进一步扩大活动影响力,让更多书法爱好者能够相互学习、交流,更多客户、收藏家、企业家择优对接。

《千人同书千古名句挑战赛》组委会官方咨询服务热线18310977197

(新华大采风总编室 方展开 胡丽佳)

 

 

徐维良篆书《望月怀远》参展 “千人同书千古名句挑战赛”尽显古典与艺术交融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