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推荐评选    徐维良篆书李白唐诗二首:篆艺赋能,助力千古名句传承

新华大采风艺品城讯(刘光清) “千人同书千古名句” 挑战赛的艺术浪潮中,书当代书画界传承创新与时俱进导师徐维良以篆书演绎李白经典诗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与《望庐山瀑布》,为赛事注入醇厚古意与独特艺术魅力。这一作品凭借篆书书体的古朴典雅,在风格、特色、意境营造等方面的精彩呈现,传递出李白诗作的浪漫情怀,更兼具艺术收藏价值,成为古典诗词与书法艺术交融的生动范例。

新华大采风评委会主任张庆华解读:

篆书书体:溯源传统,书写诗韵筋骨

篆书作为汉字古老书体,承载着商周以来的文化基因,以线条婉转流畅、结构古朴对称著称。徐维良选择篆书诠释这两首唐诗,是对传统书体的深度回溯与创新运用。书写过程中,他严守篆书中锋用笔原则,让笔锋始终稳驻于笔画中线,使每一笔画都饱满圆润、筋骨内含。书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 一句时,“故”“黄鹤楼” 等字的线条,或如潺潺溪流灵动婉转,或似巍巍楼阁沉稳厚重,精准勾勒出诗中黄鹤楼畔送别的经典场景;书写《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日”“香炉” 等字线条,或像阳光洒落明亮,或若香炉烟雾缭绕,让古老篆书成为传递古典诗意的载体,为挑战赛筑牢传统艺术根基,赋予 “千古名句” 更深厚的文化底蕴。

风格特色:古朴雄浑,融合诗风精髓

徐维良的篆书风格,与李白诗作的浪漫豪放诗风深度契合。从笔画形态看,他强化篆书线条的古朴质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烟花三月下扬州” 里,“烟”“三月” 等字的笔画,带着春日繁花的灵动与朦胧,呼应诗中扬州三月的浪漫;《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 中,“飞”“三千尺” 等字笔画,显磅礴气势,契合瀑布的壮观。结构布局上,他追求对称与参差的辩证统一,单个字如精心构建的古典建筑,庄重规整,整体篇章却似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长卷,灵动流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两句,通过篆书字体大小、间距的微妙变化,将孤帆远去的怅惘、长江天际的辽阔层层递进;《望庐山瀑布》“疑是银河落九天”,以舒展线条传递瀑布的磅礴与想象的奇幻,实现书法风格与诗作内涵的完美融合,为挑战赛献上风格鲜明、极具艺术感染力的佳作,让观者透过笔画,便能感受到李白诗中的浪漫与豪迈。

意境营造:墨韵流芳,重现诗中胜景

书法的意境,是创作者与观者心灵对话的桥梁。徐维良以篆书营造这两首唐诗的意境,让墨韵成为情感传递的无声信使。书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 时,他以淡墨晕染出黄鹤楼在春日里的古朴与典雅,线条的轻盈灵动似能让观者感受到送别时的依依惜别;“烟花三月下扬州” 处,浓墨与淡墨交织,如春日烟花般绚烂,勾勒出扬州城的繁华与浪漫;“孤帆远影碧空尽”,笔画渐趋细密,似孤帆在天际慢慢消失,传递出一种怅惘的离愁;“唯见长江天际流”,线条豁然开朗、舒展流畅,如长江水奔腾向天际,让观者在笔墨间穿越时空,置身黄鹤楼畔,感受李白目送友人离去的深情与长江水的浩荡,为挑战赛赋予沉浸式的文化意境体验,使 “千古名句” 的魅力在书法艺术中具象化。

 

书写《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 时,淡墨绘出阳光照耀下香炉峰的朦胧,似紫烟缭绕;“遥看瀑布挂前川”,浓墨凸显瀑布如白练倒挂的壮观;“飞流直下三千尺”,笔画的劲挺传递出瀑布飞流的磅礴力量;“疑是银河落九天”,疏朗且灵动的线条延展想象,仿佛银河自天际倾泻而下。观者凝视,仿若置身庐山瀑布前,感受那震撼人心的壮美,沉浸式领略诗中意境。

情怀传递:以笔为媒,致敬诗仙豪情

作品背后,是徐维良对李白诗歌情怀的虔诚致敬与当代传递。李白这两首诗,一首蕴含着送别友人的真挚不舍与对江南胜景的浪漫遐想,一首饱含对自然奇观的惊叹与超凡想象力。徐维良以篆书创作,将自身对传统文化的尊崇融入笔锋,每一笔书写都是对诗仙情怀的现代诠释 —— 借篆书的古朴,传递历史的厚重感,让李白笔下的黄鹤楼、庐山瀑布承载的文化底蕴更显深沉;凭线条的张力,彰显情感的真挚度,把送别友人的怅惘、对瀑布壮观的惊叹尽情释放;用墨色的浓淡,呼应心境的起伏,还原李白创作时的浪漫心境与情感波澜。这种情怀,不仅连接起唐代诗仙与当代创作者的精神脉络,更让挑战赛的参与者与观众,在欣赏作品时,体悟到古典人文精神的永恒魅力,感受到 “千古名句” 中蕴含的浪漫与力量,赋予赛事浓厚的情感温度与文化深度,让古老的诗歌情怀在当代书法创作中重焕生机。

收藏价值:艺术经典,承载文化传承使命

从艺术价值维度看,徐维良深耕篆书领域多年,技法精湛纯熟,此次以这两首唐诗为蓝本创作,将篆书艺术与经典唐诗完美结合,兼具创作难度与艺术感染力。作品展现出的篆书功底、对诗意的精准诠释,在当代书法创作中极具代表性,为书法研究、收藏提供了优质样本,艺术欣赏与学术研究价值显著。

 

从文化价值考量,作品承载着篆书这一古老书体的传承使命与李白诗的经典魅力,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同门类深度融合的结晶。随着时间推移,这类兼具艺术高度与文化厚度的作品,其稀缺性与珍贵性将愈发凸显。其收藏价值不仅体现在经济层面的保值增值,更在于对古典文化传承的见证意义,能为收藏者带来艺术审美愉悦与文化积淀的双重收获,成为传承古典艺术、展现书法魅力的珍贵文化遗产,在艺术收藏市场与文化传承进程中持续释放光芒,让 “千人同书千古名句” 的文化影响力,通过这样的艺术作品不断延续、拓展,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千人同书千古名句挑战赛》的主办方负责人康留国先生,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

 

徐维良篆书李白这两首唐诗,以传统书体为骨、古典意境为魂、人文情怀为脉,在 “千人同书千古名句” 挑战赛中绽放独特光彩,为赛事增添艺术深度与文化温度,也为书法艺术传承与古典诗词传播提供了生动实践样本。期待更多人透过这幅作品,领略古典艺术的不朽魅力,让千年文化在当代社会持续传承、熠熠生辉,让 “千人同书” 的艺术浪潮,推动传统文化绽放更耀眼的光彩,让李白诗中的浪漫情怀与篆书艺术的古朴典雅,共同成为滋养当代人精神世界的文化源泉。

本次征稿活动将邀请业内知名的书法家、书法教育家、企业家、艺品城艺术导师组成专业评审团,包括满静、马牧、何小荣、徐维良、丁跟牢、孙乃忠、丁时平、谢胜明、张庆华、赵义成、董德明、邱春林、沈韦良、朱文贤、石兴旺、徐志、方展开、胡丽佳、刘光清、薛学拾、卫建忠等,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所有投稿作品进行评审。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将会在多地举办线下展览,让更多的人能够近距离欣赏到这些以千古名句为内容的书法佳作。同时,部分优秀作品还将通过新华大采风《名家名作》专栏、艺品城《推荐》栏目、都市头条、腾讯视频号等合作新媒体网络平台进行线上展示,策划主编、出版《千人同书千古名句金奖作品集》,进一步扩大活动影响力,让更多书法爱好者能够相互学习、交流,更多客户、收藏家、企业家择优对接。

《千人同书千古名句挑战赛》组委会官方咨询服务热线18310977197

(新华大采风总编室 方展开 胡丽佳)

徐维良篆书李白唐诗二首:篆艺赋能,助力千古名句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