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大采风艺品城讯(康留国 雪逸)近日,在艺术界掀起了一阵热烈的关注浪潮,书法家徐维良的一幅隶书作品凭借其独特魅力,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所在。这幅以 “漫谈中外古今天下事,常遇东西南北道中人” 为内容的佳作,宛如一颗璀璨夺目的艺术明珠,不仅展现出了精湛绝伦的书法技艺,更蕴含着发人深省、耐人寻味的深刻人生哲理,为观者带来了一场视觉与思想深度交融的盛宴。
徐维良的书法风格在这幅隶书作品中得以全方位彰显,尽显古朴典雅与端庄大气之态,同时又融入了鲜明的个人特色,将隶书这一古老字体的韵味诠释得淋漓尽致,使之在众多书法作品中脱颖而出。
新华大采风评委会主任张庆华在谈及新华大采风艺委会主任、艺品城管委会名誉主任徐维良的这幅作品时,给予了高度评价。
从笔法角度细细剖析,徐维良的用笔可谓刚柔相济、精妙绝伦。起笔时,或藏锋含蓄,宛如一位饱经世事的智者,带着沉稳内敛的气质,开启一场娓娓道来的诉说,尽显从容不迫;或露锋灵动,恰似灵动的音符跳跃其中,为庄重的字体增添了几分活泼俏皮,让整个作品在古朴的基调上焕发出别样的生机与活力。行笔过程中,线条粗细变化自然流畅,通过细腻地把控笔锋的提按,使笔画粗细过渡如行云流水般顺滑,展现出一种独有的韵律美感,仿佛每一笔画都在纸上翩翩起舞,诉说着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收笔干净利落,毫不拖泥带水,彰显出果断与干练,赋予每个字完整且清晰的形态,力透纸背,传递出一种沉稳厚重、扎实有力的感觉,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书法线条中所蕴含的强大力量。
在结构处理上,徐维良严格遵循隶书的对称与规整原则,却又能巧妙地突破刻板局限,展现出别具一格的艺术巧思。他善于依据每个字的笔画多寡与特点进行精心布局,精准地调整部件之间的空间关系,以此确保字的重心平稳且整体形态优美大方。例如,面对笔画繁多的字,他能巧妙安排疏密,让字内空间显得通透和谐,有效避免了臃肿杂乱之感;而对于笔画相对简洁的字,又能通过适度的伸展与呼应,使其在篇章中依然饱满大气,与周边的字相互映衬,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严谨有序又不失灵动变化的结构美感,充分体现了他对书法结构把控的深厚造诣。
再看章法布局,徐维良更是展现出了炉火纯青的驾驭能力。整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呼应关系处理得极为精妙,字距与行距的把控恰到好处,疏密相宜,营造出一种和谐统一又富有节奏感的艺术氛围。开篇的几个字常常以稍大的字体和浓重的墨色呈现,仿若奏响了一曲激昂乐章的开篇序曲,瞬间奠定大气磅礴的基调,一下子抓住观者的目光,吸引着人们不由自主地深入品味后续内容。而后的文字依次展开,恰似灵动的音符在纸上跳跃、流淌,既有一气呵成的连贯感,又有张弛有度的变化,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精美画卷,让人沉浸其中,流连忘返,充分彰显了其在整体布局方面的高超艺术水准。
新华大采风编委会主任、艺品城管委会主任康留国认为徐维良这幅隶书作品所具备的艺术价值更是不容忽视,具有多方面重要意义。
其一,在传承传统书法艺术方面,它堪称典范之作。隶书作为我国书法艺术发展历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种字体,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徐维良通过自己对隶书笔法、结构、章法的深刻理解与精准把握,将隶书的传统精髓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让观者能够直观领略到这一古老字体的独特魅力,为隶书艺术在当代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使得更多人能够认识、欣赏并重视这一传统艺术瑰宝,避免其在时代的洪流中被遗忘或淡化。
其二,从艺术创新角度来看,这幅作品展现出了徐维良大胆探索、勇于突破的创新精神。他在充分汲取古代经典碑帖养分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审美观念,将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例如,在保持隶书古朴韵味的同时,通过巧妙的笔法变化和结构调整,赋予作品更贴合当代人审美需求的灵动与节奏感,使其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时代的新鲜感,为隶书艺术在新时代的发展开拓了新的思路与方向,激励着更多的书法创作者在继承传统的同时积极创新,推动书法艺术不断与时俱进。
其三,就文化传播与精神传递层面而言,这幅作品有着独特的价值。它以书法艺术为载体,将蕴含深刻人生哲理的文字内容生动展现出来,让人们在欣赏书法之美的同时,能够深入思考其中所传达的豁达包容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美好人际交往的期许等精神内涵。这种将艺术与文化、思想深度融合的方式,使得作品超越了单纯的艺术欣赏范畴,成为传播优秀文化、传递正能量精神的有力媒介,有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提升社会的文化氛围,促进文化与精神文明的协同发展。
深入探究这幅作品的内容,“漫谈中外古今天下事,常遇东西南北道中人” 这短短一句话,实则蕴含着极为丰富且深邃的人生智慧。它为我们描绘出了一种豁达、包容的人生态度,让我们从中深受启发。在现实生活里,我们身处于一个广阔无垠的世界之中,每天都会经历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事情,而中外古今所积累下来的天下事,就像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与阅历宝库,正等待着我们去积极探索、深入交流以及用心思考。它鼓励着我们不要局限于眼前的一方天地,而是要以开放的心态去拥抱更广阔的世界,去了解不同的文化、历史和思想,从而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与此同时,“常遇东西南北道中人” 这句话,则巧妙地传达出了一种在人际交往中难能可贵的缘分与共鸣。在茫茫人海中,人们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的背景和经历,但只要彼此有着共同的志向、兴趣和理念,便能够跨越地域的限制,相遇相知,结下深厚的情谊。这既是对人际交往中那些美好邂逅的一种期许,更是表达了一种在人生道路上尽管知己难觅,却始终相信终会相逢的乐观积极态度。它提醒着我们要珍惜身边那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也要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美好缘分抱有期待,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他人,去经营人际关系。
徐维良长期以来都全身心地投入到书法艺术的创作与研究之中,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耕耘探索,他的作品呈现出风格多样的特点,不过其中隶书作品尤为亮眼,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他深知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所以一直坚持不懈地从古代经典碑帖中汲取丰富的养分,深入研究古人的笔法、结构和气韵等,将这些宝贵的经验融入到自己的创作当中。同时,他又能紧跟时代的步伐,结合现代审美观念,大胆地进行创新尝试,通过巧妙地融合与转化,逐渐形成了独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此次这幅蕴含人生哲理的隶书作品的诞生,便是他在书法艺术漫长道路上的又一次成功探索与精彩表达,彰显出了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与深刻感悟。
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着不断向前,忙碌于各种事务之中,往往在不经意间就忽略了精神层面的追求,内心变得越发浮躁和空虚。而徐维良的这幅隶书作品,恰如一阵清风,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为人们疲惫的心灵带来了一次难得的触动。它宛如一位无声的导师,提醒着我们在忙碌奔波的生活之余,不妨试着放慢脚步,静下心来,去细细品味天下之事,去积极结识那些志同道合的人,在文化的交流与人际交往的互动中,不断丰富和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让内心重新找回那份宁静与充实。
艺术从来都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徐维良的这幅隶书作品无疑是对这一理念的生动诠释。它已经超越了单纯书法作品的范畴,不仅仅是一件展现书法艺术之美的佳作,更是一个传递人生哲理的有力载体。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徐维良会继续秉持着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与敬畏之心,以笔为媒,坚持不懈地进行创作,为我们带来更多优秀且富有内涵的作品,为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坚实力量,同时也将为广大观众带来更多的艺术享受,启迪大家去感悟更多的人生智慧,让书法艺术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据悉,《活学活用古典诗词领悟践行名家名作活动》组委会现已开通征文热线 18310977197(微信同号),热切期盼广大艺术爱好者积极参与此次活动,共同为续写中华传统文化的辉煌篇章贡献力量,在传统文化的广袤天地里绘就更加绚丽多彩的美好画卷,让更多承载着历史记忆与文化情感的作品被人们所熟知和喜爱。
(新华大采风总编室 方展开 胡丽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