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韵墨香: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新华大采风艺品城讯: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浪潮中,为充分展现书画艺术与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推动二者深度融合,新华大采风编委会与艺品城管委会携手精心策划,联合举办了一场别具一格的征文活动。此次活动以藏名诗形式的七言律诗为独特载体,旨在以诗词之美,深情赞颂书画艺术以及在各领域作出杰出贡献之人,搭建起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桥梁。
新华大采风编委会主任、艺品城管委会主任康留国,将目光聚焦于乡村振兴这一伟大事业,为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乡村振兴指导协调办公室主任满静,量身创作了一首藏名诗,以诚挚的笔触盛赞其在推动乡村振兴、文化先行方面居功至伟。
《赞满静推动乡村振兴》
满腔赤忱赴梓乡,
静觅良策助阜昌。
乡野频添文化韵,
村墟屡耀艺品光。
振扬古韵传薪火,
兴聚民心谱华章。
文润田园千户乐,
化泽桑梓万枝芳。
先行探路开新景,
行稳致远美誉彰。
新华大采风评委会主任张庆华对这首藏名诗进行了深入解读,带领我们领略诗中深意:
首联解读
“满腔赤忱赴梓乡”,诗的开篇如同一记激昂的鼓点,有力地奏响了满静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序曲。“满腔赤忱” 四个字,宛如熊熊燃烧的火焰,将满静内心对乡村那份纯粹、深厚且炽热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她怀着对故土的眷恋,带着想要为乡村谋发展、为村民谋幸福的强烈愿望,毅然决然地踏上了乡村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这份赤诚之心,是她前行的动力源泉,彰显出她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如同明亮的灯塔,照亮了乡村振兴的前行之路。
“静觅良策助阜昌”,则为我们勾勒出满静在工作中的沉稳形象。在主政乡村振兴指导协调办公室后,她没有急于求成,而是静下心来,深入乡村的每一个角落,倾听村民的心声,观察乡村的现状。她像一位睿智的谋士,冷静思考、全面分析,从乡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寻觅那些能够真正助力乡村走向繁荣昌盛的优良策略。“静觅” 二字,体现出她做事的严谨与专注,每一个策略的制定,都饱含着她对乡村发展的深思熟虑,凸显出她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智慧与精神。
颔联解读
“乡野频添文化韵”,这句诗犹如一幅徐徐展开的乡村文化画卷,在满静的积极推动下,乡村的田野不再仅仅是农作物生长的地方,而是频繁地增添了浓厚的文化韵味。她积极组织各类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从传统节日庆典到乡村文化节,从民俗表演到文化讲座,让乡村的空气中都弥漫着文化的气息。同时,她还注重挖掘乡村的特色文化元素,那些尘封在岁月中的古老传说、民间故事,那些独具特色的乡村建筑、传统手工艺,都在她的努力下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这些文化元素如同璀璨的珍珠,被她精心串联起来,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生活,也让乡村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保留了那份独特的魅力,成为人们心中的精神家园。
“村墟屡耀艺品光”,进一步为我们展现了乡村文化的蓬勃活力。在满静的带领下,乡村的村落里,那些曾经被忽视的传统艺术形式、民间技艺等,屡屡绽放出绚丽的艺术光芒。古老的民俗表演,如舞龙舞狮、踩高跷等,在乡村的广场上精彩上演,吸引着男女老少的目光,欢声笑语回荡在村庄的上空;传统的手工艺制作,如剪纸、刺绣、木雕等,不仅成为村民们增收致富的手段,还走出乡村,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让更多的人领略到乡村艺术的魅力。这些艺术作品就像一颗颗闪耀的星星,点缀着乡村的夜空,让乡村在文化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彰显出乡村文化深厚的底蕴和强大的生命力。
颈联解读
“振扬古韵传薪火”,深刻地体现了满静对乡村文化传承的高度重视。她深知,乡村的古老文化韵味是乡村的根与魂,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因此,她积极挖掘乡村的历史文化资源,那些承载着先辈智慧与记忆的民俗、传统技艺、古老建筑等,都在她的努力下得以重新振兴与弘扬。她组织专业人员对乡村文化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建立文化档案,培养传承人,让那些即将失传的技艺重新焕发生机。她就像一位文化的守护者,小心翼翼地呵护着乡村文化的火种,让它在新时代的春风中熊熊燃烧,代代相传,为乡村振兴筑牢了坚实的文化根基,让乡村在现代化的浪潮中依然能够保持自己的独特风貌。
“兴聚民心谱华章”,则展现了满静在凝聚人心方面的卓越能力。在推进乡村振兴的各项事务中,她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关注村民的需求与意愿,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她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让村民们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激发他们参与乡村建设的热情。她还积极组织村民参与文化活动、产业发展等项目,让大家在共同努力中感受到团结的力量。在她的带领下,村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共同谱写乡村发展的华丽篇章。乡村不再是一盘散沙,而是一个充满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大家庭,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展现出乡村强大的发展活力和无限的潜力。
尾联解读
“文润田园千户乐”,生动地强调了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滋润作用。文化就像一场温柔的春雨,悄无声息地润泽着乡村的每一寸田园土地。通过文化普及、文化建设等活动,乡村的生活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村民们在文化的熏陶下,不仅物质生活更加富足,精神世界也变得更加充实。他们在文化活动中找到了乐趣,在传统技艺的传承中找到了自信,在乡村文化的发展中找到了归属感。文化让乡村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让千家万户的村民都能从中感受到快乐与满足,整个乡村呈现出一片和谐、欢乐的景象,宛如世外桃源,令人向往。
“化泽桑梓万枝芳”,寓意着文化的恩泽如阳光雨露般洒遍乡村大地。在满静的推动下,文化的力量渗透到乡村的每一个角落,滋养着乡村的每一项事业。乡村的产业发展因文化的融入而更具特色,乡村的生态环境因文化的熏陶而更加美丽,乡村的社会治理因文化的引领而更加和谐。乡村就像一棵茁壮成长的大树,在文化的滋养下,每一根树枝都绽放出芬芳的花朵,结出累累硕果,象征着乡村在文化的引领下全面繁荣发展,处处充满生机与希望,展现出一幅美丽富饶、和谐美好的乡村新画卷。
“先行探路开新景”,突出了满静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她敢于先行先试,勇于探索适合乡村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她不畏惧困难和挑战,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和做法,结合乡村的实际情况,大胆创新。她带领团队在乡村产业发展、文化建设、生态保护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和实践,为乡村打开了全新的发展景象。她就像一位勇敢的开拓者,用智慧和勇气开拓出一片广阔的天地,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让乡村在新时代的发展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行稳致远美誉彰”,表明满静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始终保持着脚踏实地、稳步前行的态度。她深知,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能急于求成,必须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她注重工作的质量和实效,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在她的努力下,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乡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的功绩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可和赞誉,她的美名也因此在乡村大地乃至更广阔的范围内得到传颂。她就像一面旗帜,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到乡村振兴这一伟大事业当中,继续为乡村的美好未来添砖加瓦,共同创造更加灿烂的明天。
艺品城书艺导师赵义成老师,以其精湛的颜体楷书技艺,将康留国老师创作的这首藏名诗《赞满静推动乡村振兴》完美地用书法作品展现出来,为我们带来了一场诗韵与墨香交织的艺术盛宴。
新华大采风评委会主任张庆华对赵义成老师的书法作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点评:
书法点评
- 字体风格:作品呈现出典型的颜体楷书风格,整体给人以端庄规整、大气稳重之感。颜体楷书注重笔画的饱满与结构的严谨,此作品将这些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每一个字都像是一座精心构筑的建筑,笔画之间相互呼应、协调统一,体现出楷书追求规范、平衡对称的美学原则。这种风格不仅给人以视觉上的沉稳、正式之感,更传递出一种庄重、肃穆的文化气息,仿佛在诉说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历史传承。
- 笔画表现:笔画粗细均匀,线条质感厚重有力,充分显示出书写者扎实的控笔能力。起笔处,干净利落,犹如刀切斧凿,坚定而有力;收笔处,沉稳内敛,不拖泥带水,体现出书写者对笔法的精准把握。在转折处,处理得自然流畅,既保留了颜体楷书的雄浑厚重,又不失灵动之态。以 “满”“腔” 等字为例,其笔画书写得刚劲挺拔,富有力度,每一笔都蕴含着书写者的功力与情感,让人感受到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
- 布局安排:在章法布局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排列整齐,间距均匀,给人一种规整、和谐的视觉感受。整体疏密得当,没有出现拥挤或松散的情况,体现出书写者在布局上的精心构思与巧妙安排。这种合理的布局使得作品在整体上显得和谐统一,既具有形式上的美感,又便于读者欣赏和解读作品的内容,让人在欣赏书法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秩序之美。
诗歌点评
- 藏名巧妙:诗中巧妙地嵌入 “满静” 之名,且与诗意融合自然流畅。既突出了人物的身份与贡献,又围绕乡村振兴这一主题展开,使藏名与诗歌的主题表达紧密相连,毫无生硬之感。这种巧妙的构思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趣味性和独特性,更让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深刻感受到满静在乡村振兴事业中的重要作用,体现了作者在创作时的匠心独运。
- 内容丰富:诗歌从多个方面描绘了乡村振兴的成果,内容丰富全面。如 “文润田园千户乐” 生动地体现了文化对乡村的滋润作用,展现了文化在提升村民生活品质、丰富村民精神世界方面的积极影响;“村墟屡耀艺品光” 则展示了乡村艺术文化的发展,凸显了乡村传统艺术形式在新时代的焕发生机。通过这些诗句,读者可以全面了解到乡村在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积极变化,感受到乡村振兴事业的蓬勃发展。
- 语言典雅:在用词方面,诗歌较为典雅,符合传统诗词的语言习惯。“桑梓”“古韵”“华章” 等词汇的运用,不仅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更体现出作者对乡村文化底蕴的挖掘与传承。这些典雅的词汇如同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诗歌之中,使诗歌更具文学性和艺术感染力,让读者在品味诗歌的同时,也能领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新华大采风艺委会主任、艺品城管委会名誉主任徐维良不禁感慨道:此次活动通过藏名诗与书法作品的完美结合,为书画艺术与古典诗词的深度融合搭建了一个精彩的展示平台。它不仅展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更激励着更多人投身到乡村振兴这一伟大事业当中,为实现乡村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为广大艺术爱好者提供了一个欣赏、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活学活用古典诗词歌功颂德名家名作活动》组委会征文热线 18310977197 (微信同号),期待更多的艺术爱好者积极参与,共同续写传统文化的辉煌篇章。
(新华大采风总编室 方展开 胡丽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