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评委会    邱春林章草再现《赞康留国书画评论》七言律诗藏名诗

艺品城:奏响书画与诗词交融的华美乐章

 

新华大采风艺品城讯(方展开 胡丽佳):当下,传统文化复兴的浪潮正汹涌澎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然成为这个时代的最强音。为了淋漓尽致地展现书画艺术那别具一格的独特魅力,积极推动书画与古典诗词这两颗传统艺术领域的璀璨明珠实现深度交融、交相辉映,新华大采风编委会与艺品城管委会精心策划、携手合作,举办了一场别出心裁、独具匠心的征文活动。此次活动独辟蹊径,以藏名诗形式的七言律诗作为独特载体,旨在借助诗词所蕴含的优美意境与深厚韵味,去深情地赞颂书画艺术那精妙绝伦、令人叹为观止的魅力。

著名书法家、作家邱春林凭借其深厚的艺术造诣与文学功底,创作出了以《赞康留国书画评论》为主题的藏名诗七言律诗。

原诗呈现

康衢骋目气如虹,
留取丹青傲宇穹。
国手挥毫惊日月,
书家运笔走蛟龙。
画开沧海千重浪,
评点昆仑万仞峰。
论道何须拘俗眼,
文章掷地响黄钟。

新华大采风评委会主任张庆华对这首诗以及邱春林章草再现之作展开了深入且鞭辟入里的解析,并给出了独到的点评。

意象体系与艺术张力

全诗开篇即以 “气如虹”“傲宇穹” 这样豪迈壮阔的词句,为整首诗奠定了豪放大气的基调,仿佛瞬间拉开了一幅气势恢宏的艺术画卷。颔联中 “惊日月”“走蛟龙” 的精妙运用,巧妙地借助夸张与通感的艺术手法,将书画创作时那挥洒自如、酣畅淋漓的动态过程,转化为宇宙间磅礴能量的尽情迸发,让人仿佛能真切地感受到书画艺术所蕴含的震撼力量。而颈联 “沧海千重浪”“昆仑万仞峰” 的呈现,构建起了空间上宏大且壮观的意象群,它们既巧妙地暗合了书画构图中开合变化的精妙之处,又隐喻着书画评论所具备的雄浑壮阔的格局,仿佛让人置身于广袤无垠的艺术天地之中。直至尾联 “响黄钟”,化用《史记》中的经典典故,以金石撞击所发出的雄浑之音,来比喻书画评论所具有的振聋发聩的影响力,使得整首诗的意象体系得以升华,达到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度,让人回味无穷。

对仗技巧与结构美学

  • 流水对“画开沧海千重浪,评点昆仑万仞峰” 这一组对仗,上下句一意相承,犹如江河奔腾不息,顺畅自然又极具冲击力,将书画评论那种连贯流畅的特点以及强大的艺术冲击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读来酣畅淋漓,仿佛能顺着诗句的节奏,领略到书画评论那层层递进、一气呵成的韵味。
  • 当句对“国手挥毫惊日月,方家运笔走蛟龙” 一句中,句内 “国手” 与 “书家” 相互对仗,“挥毫” 与 “运笔” 也两两呼应,并且与句间的对仗形成了双重呼应的巧妙结构,极大地强化了诗句的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之美,同时也凸显出了语言的精妙与严谨,展现出书画创作者们技艺的高超与娴熟。
  • 扇面对:首联 “康衢骋目” 与 “留取丹青”、颔联 “国手挥毫” 与 “书家运笔”,四联之间构成了时空交错的扇面结构,犹如徐徐展开的扇面,从不同的时空维度去展现书画评论的多元视角,使读者能够从多个角度去感受书画艺术以及相关评论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为整首诗增添了别样的结构美感与艺术韵味。

文化互文与艺术哲学

诗中 “响黄钟” 这一典故的巧妙运用,不仅与《史记・天官书》中 “黄钟为万事根本” 的深刻思想遥相呼应,更在深层次上暗合了书画评论所应秉持的振聋发聩、切中要害的艺术追求,彰显出书画评论在艺术领域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而 “论道何须拘俗眼” 一句,则充分体现了庄子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的深邃哲学观,它强调艺术评论应当超脱世俗的种种偏见与局限,以一种更为高远、纯粹的视角,去直达艺术的本质核心,传递出一种对艺术纯粹性和独立性的坚守与追求,让整首诗在文化底蕴与艺术哲学层面都更具深度和内涵。

从诗作本身细细品味,不难发现它处处洋溢着豪情壮志,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对艺术创作(尤其是书画方面)的由衷赞美与高度推崇。“康衢骋目气如虹”,起笔便以开阔的视野、豪迈的气概为全诗定下了激昂的基调,仿佛带领读者站在了艺术的高远之境,极目远眺那一片广阔的艺术天地。“国手挥毫惊日月,书家运笔走蛟龙”,通过运用夸张、比喻等多种生动形象的艺术手法,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书画高手们在进行创作时所展现出的那种震撼人心的磅礴气势,让人对书画艺术的魅力有了更为直观且深刻的感受。“论道何须拘俗眼,文章掷地响黄钟”,则进一步表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眼光束缚的豁达与自信,彰显出创作者对自身艺术创作理念的坚定坚守,以及对所追求的艺术境界的执着信念。

新华大采风艺委会主任、艺品城管委会名誉主任徐维良不禁感慨道:此次活动着实意义非凡,它通过藏名诗与书法作品这种有机且巧妙的结合方式,成功搭建起了一个精彩纷呈、别具韵味的展示平台。在这个平台之上,书画艺术与古典诗词相互映衬、相得益彰,二者犹如并蒂之花,绽放出别样的光彩。这不仅仅是简单的两种艺术形式的融合,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的一次深度挖掘与创新传承,宛如为古老的文化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源泉,使其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焕发出全新的生机与魅力,吸引着无数艺术爱好者纷纷为之驻足欣赏、深入探究,已然成为艺术领域中一道亮丽且独一无二、令人瞩目的风景线,承载着深厚的文化价值与艺术意义,值得人们细细品味与长久传颂。

 

《活学活用古典诗词歌功颂德名家名作活动》组委会征文热线 18310977197 (微信同号),期待更多艺术爱好者参与,共同续写文化的华美篇章。

(新华大采风总编室 方展开 胡丽佳)

邱春林章草再现《赞康留国书画评论》七言律诗藏名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