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评委会    新华大采风述评《书画家不要自命清高孤芳自赏要见贤思齐百家争鸣》

新华大采风北京讯:在在书画艺术的广袤天地里,本应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然而,总有部分书画家陷入自命清高、孤芳自赏的泥淖,将自己封闭在狭小的艺术世界里,这不仅阻碍了自身艺术的成长,也不利于整个书画艺术领域的蓬勃发展。

新华大采风组委会主任康留国认为:

自命清高、孤芳自赏的书画家,往往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看待他人与外界。他们过度自负于自己所掌握的那点技法或是已有的风格,不屑于去了解其他书画家的长处,更不愿与同行交流切磋。在他们的世界里,仿佛自己的作品就是艺术的绝对标准,容不得他人的半点质疑与建议。可艺术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它需要在交流、碰撞中汲取养分,不断革新。就如古代的书法大家们,即便有着深厚的功底与独特的风格,依然会与同道中人相互书信往来,品鉴彼此的作品,探讨笔法、结构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在相互学习中共同进步。若是一味孤芳自赏,那只能是固步自封,技艺迟早会陷入僵化,作品也会逐渐失去生命力。

而见贤思齐,则是书画家能够不断提升自我的重要途径。古往今来,书画艺术的长河中闪耀着无数璀璨的星辰,每位大家都有其值得借鉴之处。当看到前辈或者同辈书画家在构图上独具匠心,能够巧妙地营造出意境;或是在笔法运用上灵动自如,展现出别样的韵味,我们应抱着谦逊的态度去学习、去揣摩。比如近现代画家张大千,他早年就对石涛等古人的画作精心钻研、临摹学习,博采众长,而后又不断游历四方,借鉴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画家的优点,最终形成了自己大气磅礴又变化万千的绘画风格,在画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见贤思齐,让书画家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拓展艺术视野,丰富创作手法,使自己的作品更上一层楼。

“百家争鸣” 更是书画艺术发展的活力源泉。不同的书画家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审美观念和艺术追求,当大家各抒己见、各展其能,将自己的艺术理念、创作风格呈现出来,相互交流、相互争论,便能碰撞出绚丽的思维火花。在这样的氛围中,新的艺术流派可能应运而生,传统的艺术形式也能获得创新性的发展。就像北宋时期的书画界,文人墨客们聚在一起,既有苏轼倡导的尚意书风,也有黄庭坚等其他大家各具特色的书法主张,绘画方面亦是如此,大家在争鸣中推动着整个时代书画艺术迈向新的高峰。

书画家们应当摒弃自命清高、孤芳自赏的不良心态,以开放包容的胸怀去见贤思齐,积极参与到百家争鸣的艺术环境中。只有这样,才能让书画艺术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在交流中持续繁荣,为我们所处的时代创作出更多、更精彩的艺术佳作,让书画艺术的魅力永远熠熠生辉,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热爱艺术的人们。

新华大采风评委会主任张庆华建议:

一、搭建多元交流平台

  1. 举办艺术展览与研讨会
    定期组织各类涵盖不同艺术风格、主题以及艺术家群体的展览活动。例如,举办综合性的当代艺术展,将绘画、雕塑、装置艺术等多种形式的作品汇聚一堂,为艺术家们提供展示的舞台,也让观众、艺术评论家和其他创作者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对比和探讨不同的艺术理念与表现手法。同时,配套开展相关的研讨会,邀请艺术家、学者、评论家等共同参与,针对展览中的作品以及当下艺术发展的热点话题进行深入交流,各抒己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2. 建立线上艺术社区
    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打造活跃的线上艺术交流平台。在平台上,艺术家们可以自由上传自己的作品、创作思路、艺术感悟等内容,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背景的创作者和艺术爱好者都能随时进行评论、互动,分享对作品的看法以及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这样的社区打破了地域和时间限制,能够汇聚海量的艺术观点,促进广泛的思想交流。

二、鼓励艺术批评与反馈

  1. 培养专业艺术批评队伍
    艺术院校和相关机构要注重培养具有深厚艺术素养、敏锐洞察力且秉持客观公正态度的艺术批评家。这些批评家要深入研究不同艺术门类,通过撰写专业的艺术评论文章、出版著作等方式,对各类艺术作品进行剖析,指出优点与不足,为艺术家提供有价值的反馈,同时引导大众从更专业的角度去理解和欣赏艺术,营造理性探讨艺术的氛围。
  2. 倡导开放包容的批评环境
    鼓励艺术家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批评,无论是正面的肯定还是负面的建议,都将其视为提升自我的机会。同时,在艺术界倡导一种尊重不同观点的风气,避免因批评而引发恶意攻击或人身伤害,让大家能够在平和、理性的环境中对艺术作品、艺术现象展开争鸣,通过不同意见的交流来深化对艺术的认知。

三、推动艺术教育普及与深化

  1. 完善艺术教育体系
    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丰富艺术课程内容,让学生接触到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思维。在高等教育层面,细化艺术专业分类,鼓励跨学科的艺术研究与创作,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广阔视野的艺术人才。当更多人具备扎实的艺术素养后,就能更积极地参与到艺术领域的讨论和争鸣中。
  2. 开展艺术普及活动
    通过举办艺术讲座、工作坊、公益培训等形式,走进社区、企业等,向普通大众传播艺术知识,提升全社会对艺术的关注度和理解度。这样一来,不同社会群体都能对艺术发表自己的见解,扩大艺术争鸣的参与范围,让艺术不再是少数人的 “专利”,而是全社会共同探讨的话题。

四、支持艺术创新与探索

  1. 设立艺术创作扶持项目
    政府、艺术基金会等相关机构可以设立专项资金,为那些勇于尝试新艺术形式、探索独特艺术理念的创作者提供资金、场地等方面的支持。比如,资助年轻艺术家开展实验性的艺术项目,鼓励他们突破传统束缚,大胆创新,新的艺术观念和风格的出现必然会引发更多的讨论和争鸣。
  2. 包容多元艺术风格与理念
    艺术机构、画廊、博物馆等在展示和收藏作品时,要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不局限于传统的、已被广泛认可的艺术风格,积极接纳先锋、小众以及融合多种元素的创新作品,让不同的艺术理念都能在公共空间中得以呈现,从而激发更多关于艺术发展方向、审美标准等方面的争鸣。

通过以上这些举措的综合实施,有望在艺术领域营造出百家争鸣的良好氛围,推动艺术不断向前发展,绽放出更加绚烂多彩的光彩。

新华大采风总编室 方展开 胡丽佳

 

新华大采风述评《书画家不要自命清高孤芳自赏要见贤思齐百家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