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榜样万里行    洛阳龙门石窟游记

洛阳龙门石窟游记

积年以来,余长居洛阳,闻龙门石窟之盛名,欣然往之。至则见伊水汤汤,两山壁立,石龛星列,佛像庄严,或慈目垂观,或法相端凝,鬼斧神工,尽现于斯。

一、山水形胜孕奇观

伊水汤汤,自熊耳山逶迤而来,将龙门山与香山一分为二。两山对峙如阙,故古称 "伊阙"。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两山相对,望之若阙,伊水历其间北流,故谓之伊阙矣。" 此等天造地设之境,自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始,便成为皇家营造石窟的首选之地。

 

拾级而上,香山寺飞檐斗拱隐现于苍松翠柏之间。白居易任河南尹时,常在此结社吟诗,留下 "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 的赞誉。行至宾阳三洞,窟顶莲花藻井与飞天浮雕相映成趣,北魏工匠以 "褒衣博带" 式袈裟展现佛教中国化进程,衣纹褶皱间流淌着云冈石窟到龙门石窟的艺术嬗变。

二、古今交织焕新韵

春日清晨,卢舍那大佛沐浴在金色晨光中。这座通高 17.14 米的唐代大佛,丰颐秀目,嘴角微扬,似在俯瞰伊水千年流淌。忽闻钟磬齐鸣,二十余位身着襦裙披帛的宫女鱼贯而入,武皇礼佛仪式在此重现。演员们踩着唐代《霓裳羽衣曲》的节拍,手持莲花灯徐徐跪拜,衣袂飘飘间仿佛穿越时空。

 

夜幕降临,景区开启 "夜游龙门" 项目。灯光师以高科技投影,在万佛洞 51000 余尊小佛身上投射出动态光影。当《千手观音》的旋律响起,洞顶飞天壁画竟如灵动起舞,与地面水幕投影的荷花交相辉映。游客置身其中,恍若踏入敦煌藏经洞的奇幻世界。

三、文化交融谱新篇

国际旅游小姐选拔现场,身着比基尼的选手与 "唐僧" 扮演者正在进行文化对话。来自意大利的索菲亚轻抚卢舍那大佛的螺髻,惊叹:"这与我们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一样,都在追求人性与神性的完美结合。" 剧组正在拍摄的《武则天与龙门》,则通过现代影视手法,再现武则天助脂粉钱两万贯营造奉先寺的历史场景。

 

最令人动容的是文物回归仪式。当流失海外的 "飞天神王" 浮雕跨越重洋归来,故宫博物院专家用三维扫描技术还原其原貌。在龙门博物馆特展中,这些历经劫难的文物与数字复原影像并置,讲述着 "丝路遗珍" 的传奇故事。

四、守护者的文化长歌

中国摄影家协会何小要用十年时间拍摄《龙门百像》,其作品《残佛之美》展现了残缺雕像的残缺美学。石诗龙带领的宫廷乐舞团,让古老乐舞在石窟前复活。而新华大采风团队康董诸人,累年护守宣扬,于世界文化遗产之功,诚不可没。

站在伊水河畔,看游船划过千年时光。对岸的香山寺传来阵阵梵音,与现代游客的欢声笑语交织成动人乐章。这座跨越 1500 年的文化宝库,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续写着 "一带一路" 上的文明对话新篇章。当我们抚摸那些被岁月侵蚀的雕像,触摸到的不仅是冰冷的石头,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

 

游毕,伫立伊畔香山寺,思龙门之美,非独山水雕刻之妙,更在文旅勃兴、文脉延续、文物归乡之盛。愿此圣迹,永曜于世,后之览者,皆能感其历史之厚重,文化之绵长也。

艺品城主道人即兴记之。

新华大采风总编室 方展开 胡丽佳

洛阳龙门石窟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