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榜样万里行    故宫游记

环北京之央,胜景云集。东揽商区之繁华,西挹园林之灵秀,北倚燕山之巍峨,南望中轴之绵延,而故宫,雄踞正阙,宛如天地之枢纽,萃集古今之胜境,实乃京华之璀璨冠冕。

溯其肇造,始于永乐盛世。明成祖朱棣定鼎燕京,为彰皇威、示正统,倾举国之力营建此宫。自永乐四年(1406 年)起,集天下良材,聚九州巧匠,跋山涉水,采楠木于蜀川之深林,其木质地坚硬,香气馥郁,为栋梁之首选;辇丹陛石于房山之峻岭,巨石沉重,开采运输艰辛无比;炼金砖于苏杭之沃土,金砖细腻,敲之有声,断之无孔;琢琉璃于大邑之窑坊,琉璃色彩斑斓,经久不褪。木作、瓦作、石作、彩画作等八大作技艺,融南北之精华,榫卯结构暗藏玄机,斗口尺寸厘定乾坤。历经十四载,至永乐十八年(1420 年),故宫始告竣工。

故宫依《周礼・考工记》“前朝后市,左祖右社” 之规制,布五门三朝之格局,合阴阳五行之序。城墙巍峨若龙蟠,高达十丈,直映天光;角楼奇巧似凤翥,重檐九脊,凌云霄汉。琉璃瓦耀日凝霜,丹陛石镌云龙之姿,金水河如玉带横陈,午门阙如天阙洞开,尽显皇家威严。

宫阙万重,规制森严。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太和殿金銮宝座上承天命,君临天下;体仁阁旁罗文士,切磋学问;武英殿内藏典籍,传承文化。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枢纽,御花园中嵌奇石,姿态各异;东西六宫连理枝,见证后宫故事。雕梁画栋间,斗拱如星列辰,金砖漫地映日辉;螭吻衔脊镇火邪,藻井蟠龙镇风妖。春临之际,桃李争妍于御苑,蝶舞翩跹;夏日之时,槐柳垂翠于曲廊,蝉声断续;秋季里,银杏铺金于丹陛,菊傲霜枝;寒冬时,瑞雪覆瓦,红梅映雪于重檐,素洁澄明。朝晖初染,金瓦流丹;暮霭斜侵,飞檐剪影。四时之景,变幻无穷,令人陶醉。

明清两朝,二百余帝于此演绎兴衰更替。宫殿之内,帝王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或醉心书画,寄情山水;或为家国兴衰而忧,或为宫廷纷争而愁。清室退位,溥仪出宫,故宫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巨变。文物南迁,多少仁人志士为保护国宝,历经艰险,辗转千里,使文脉不绝如缕。1925 年双十节,神武门揭匾,故宫博物院诞生,两万民众争相瞻仰,昔日皇家禁地,一朝向民众敞开。七七事变后,马衡护宝西迁,易培基筹谋保全,他们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守护着民族的瑰宝。新中国成立后,“世纪大修” 历时十八载,梁思成等专家的方案终得践行,古老的建筑重焕新颜。

如今,故宫广开大门,游客云集。中外游客或慕其名,或探其史,纷至沓来。导者引而陈说,讲述明清之政、帝王之迹、建筑之巧;客者随而聆听,或颔首,或叹羡,或摄景以记,或摹绘而存。研学之群,师生相偕,观一砖一瓦皆成学问,察一梁一柱俱蕴文章。更有雅士,于御花园间,临亭阁而赋诗,对古木而寄怀。昔日帝王在此揖让如仪,尽显皇家威严;今之黎庶至此寻根溯源,感受历史的厚重。

故宫,非独建筑之奇观,实乃华夏文明之渊薮。一宫一殿,藏历史之兴替;一器一物,蕴文化之精魄。红墙黄瓦间,尽是文明密码;雕梁画栋中,皆藏历史回响。它是 “前朝后寝” 之典范,“器以载道” 之明证。吾辈当永怀敬畏之心,赓续文化根脉,让这座古老的宫殿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

登城台而望,见宫阙连绵,思古今变迁,不禁叹曰:曩之禁城,今之宝库,岂惟砖石木构?实乃文明之标识,国魂之所寄也!游者乐其景,学者乐其史,吾辈乐其文化之赓续。醉翁之意在山水,吾之意在故宫之文明也。景与史融,文共脉承,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艺品城主道人斯记乎?

(新华大采风总编室 方展开 胡丽佳)

 

故宫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