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大采风艺品城讯(卫建忠 薛学拾)在艺品城新近举办的2025年度原创作品收藏价值推荐评估活动中,颜体书法导师赵义成创作的《横渠四句》书法作品引发广泛关注。
近日,艺品城管委会特邀总策展人康留国、张庆华,对《横渠四句》书法作品进行了深度解读。此作不仅充分展现了赵义成卓越的艺术才华,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艺术哲学。
这幅以北宋理学家张载名言为内容的楷书精品,通过刚健雄浑的笔触,将千年儒学精神与颜体书法美学完美融合,展现出当代书法家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创新表达。
一、精神气象的多维呈现
作品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四句箴言为创作母题,这四句被称为 "横渠四句" 的儒家经典,承载着中国知识分子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精神追求。赵义成在创作时,特意选取颜体楷书这一最具庙堂气象的书体,通过方正宽博的字体结构,将 "为天地立心" 的宏大格局、"为生民立命" 的济世情怀、"为往圣继绝学" 的文化担当、"为万世开太平" 的理想追求,转化为可视可感的笔墨语言。
在整体布局上,作品采用竖式排列,正文四字一列,共四列,暗合 "四句" 之数。每个字的间距既保持传统楷书的工整严谨,又通过适当留白营造出 "天高地迥" 的空间感。落款 "赵义成书于艺品城" 采用行书笔意,与正文形成动静对比,恰似在庄重的庙堂乐章中注入灵动的音符。特别是 "书" 字末笔的长竖,如利剑出鞘,既呼应了颜体 "屋漏痕" 的用笔精髓,又展现出作者对线条力度的精准把控。
二、颜体技法的当代诠释
作为颜体书法的研习者,赵义成在这幅作品中充分展现了颜真卿楷书的精髓。在用笔上,他继承了颜体 "蚕头燕尾" 的典型特征,如 "天" 字的横画起笔饱满如蚕头,收笔处微微上挑呈燕尾状,既有青铜器铭文的金石之韵,又具毛笔书写的流动之美。"立" 字的竖画如铁柱擎天,中段微微外凸形成 "颜体竖画" 特有的弧度,体现出 "力透纸背" 的笔力追求。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在传统技法基础上融入了个人理解,例如在 "继" 字的绞丝旁处理上,通过提按变化形成 "一粗三细" 的节奏:首笔如锥画沙,次笔轻盈似游丝,第三笔转锋如金蛇出洞,末笔回锋若银钩锁月,既保留了颜体的雄浑,又增添了行书的流畅。
结构方面,作品延续了颜体 "外紧内松" 的特点,如 "心" 字的三点布局紧凑如三星连珠,而中间留白则形成视觉焦点,仿佛天地之间的浩然正气;"绝" 字的左右结构看似独立,实则通过左侧绞丝旁的斜势与右侧 "色" 字的重心偏移形成张力平衡。这种处理方式既符合颜体 "宽绰而有余" 的美学原则,又体现了作者对现代审美需求的考量。
三、艺术价值的深度解读
总策展人康留国在品鉴时指出:"这幅作品实现了三个维度的突破。在文化传承维度,它将张载的哲学思想与颜体书法完美结合,使抽象的精神理念获得了具象的艺术表达;在技法创新维度,作者在保持颜体筋骨的基础上,通过线条的韵律感赋予传统楷书新的生命力;在当代传播维度,作品选择 横渠四句 '这一经典文本,契合了当下社会对文化自信的呼唤。"
张庆华总策展人则从书法美学角度分析:"作品在章法处理上极具巧思。正文部分采用颜体楷书,犹如古代碑刻般庄重;落款行书则如行云流水,形成 ' 碑帖融合 ' 的独特风格。特别是 ' 成' 字的戈钩,既保留了颜体 ' 铁画银钩 ' 的力度,又融入了米芾 ' 八面出锋 ' 的灵动,这种对比与统一,恰似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过程。"
四、未来发展的思考建议
尽管作品已展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准,但仍有提升空间。在行笔节奏方面,部分长横画如 "太" 字的末笔,若能增加提按变化,可增强线条的表现力;在墨色运用上,若适当融入浓淡干湿的变化,可使作品更具层次感。例如 "开" 字的末笔,若能以枯笔收束,既能体现颜体 "屋漏痕" 的苍茫感,又能增加视觉冲击力。此外,作者可在保持颜体基调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个性化语言,如借鉴颜真卿《祭侄文稿》中的情感表达,使作品更具感染力。
结语:文化传承的当代范本
赵义成的《横渠四句》书法作品,不仅是颜体书法艺术的一次成功实践,更是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生动诠释。它通过刚健的笔触、严谨的结构、深刻的内涵,向世人展示了书法艺术跨越时空的生命力。正如艺品城管委会主任康留国所言:"这样的作品,既为传统书法注入了时代精神,又为当代艺术创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式。" 在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下,此类作品的价值已超越艺术本身,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精神纽带。
(新华大采风总编室 方展开 胡丽佳)